足迹•驻村干部的故事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专题频道 - 足迹•驻村干部的故事

赵德芳:只要实实在在 村民就会认可

打印本页

字号:

日期:2022-04-18

来源:i米体育官方网站

  他查看村庄的基础设施,把村民的冷暖记在心间;他与村民促膝长谈、嘘寒问暖、拉家常,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;他始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谁家有困难,谁家就有他的身影。他就是i米体育材料业集团四老沟矿机电部党员、天镇县赵家沟乡舍科堡村驻村干部赵德芳。

 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赵德芳深知要想出色地完成驻村帮扶工作,必须从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起。为此,围绕怎样做好一名农村驻村干部,他一方面向其他同志学习,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驻村帮扶优秀干部事迹材料,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市、县、乡组织的乡村振兴培训和农村领头雁培训活动,不断提高驻村工作能力。

  “我要摆正位置,牢记驻村的目的。”从成为一名驻村干部那天起,赵德芳就牢牢把群众放在心上,一心为民,从小事做起,从一点一滴做起。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村里脱贫户情况,他不怕麻烦,不分昼夜,不怕跑断腿,不怕磨破嘴,连续集中入户调查二十多天,认真细致摸排,与村民面对面一笔一笔核算数据,一项一项进行登记,准确掌握了舍科堡村182户脱贫户精准进入、精准出列等动态调整情况。夜深人静时,他对摸排收集到的大量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、精准整理、严格建档,并及时向省、市、县、乡进行情况反馈。特别是在脱贫户动态调整过程中坚持原则,严格程序,丁是丁、卯是卯,做到了不漏户、不漏人、不错人,使全村调整情况真实可靠。

  “只要是赵德芳同志经手的工作没有出过半点纰漏。”第一书记赵来有对赵德芳的工作十分肯定。短短几个月,凭着严谨的作风、扎实的工作,舍科堡村村级管理的基础资料得到全面完善、规范管理,多次受到了县、乡和集团公司的赞誉,先后有多个村的帮扶成员前来学习取经。

  为了针对性做好驻村帮扶工作,赵德芳一边围绕政策方向、村情民事、民政救济、住房安全、生活用电、疫情防控、冬季取暖、人畜饮水等工作进行广泛调研,一边结合实际思考帮扶方案和措施,制定帮扶工作规划,村里脱贫户家庭成员包括子女教育、家庭住房安全、水源保障、家庭主要收入来源、致贫原因、脱贫情况、生活中面临的重大困难等基本情况他都了然于心。“村里的区域面积19121.7亩,耕地面积2933.9亩,退耕还林1340.4亩,全部为旱坡地。全村户籍户数266户,户籍人口624人,常住户数95户,常住人口168人。全村已纳入低保66户116人,五保户8户8人,残疾人16人,脱贫户182户403人……”说起这些,赵德芳如数家珍。

  对于驻村经历,赵德芳很有感触:“做好驻村干部,要做到脚勤嘴勤工作勤,实实在在为村民村集体做事,只要尽力了,村民就会认可。”他向村民学习了蔬菜种植技术,在村委会房前屋后2分空地里,种植了黄瓜、西红柿、豆角、土豆、西葫芦等各类蔬菜,既美化了环境,又解决了工作队吃菜难的问题。他主动上门入户,向村民宣传党的强农、惠农、富农政策,用双脚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;他发挥网络运营优势,选择合适的村民作“网红”代言人,通过直播、短视频等形式,帮助村民足不出户地销售农产品;他调解村民矛盾、解决邻里纠纷,带头参加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、防范私挖滥采砂资源值班;他整修坡地、做好荒山治理和植树造林、抗旱保墒、防洪防汛、防风防寒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,村委会所辖10个自然小组的角落、田间地头都有他的身影,都留下了他的脚印,他用责任与担当赢得了村民的肯定和信赖。

  广阔天地,大有所为。赵德芳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一家人,带着真情带着热爱,把全部的心思倾注到舍科堡村的点滴上。“夏天早上4点,赵德芳就和我们一起下地摘黄花;秋收季节,他经常帮助上岁数的村民渠大爷收割庄稼,整理草垛、高粱、玉米桔梗;村民家里的网不通了、电视不能看了、手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了……我们都会向他求教。”说起赵德芳,村里上上下下、老老少少的乡亲们把他视为亲人,纷纷伸出了大拇指为他点赞。

( 作者:刘占敏 康建国 )

https://dxyey.com https://mz-forwarder.com